首页 栏目首页 > 概念 > 正文

如果开发商存在“表演式”施工,请立即做这七件事!_世界快看点

位于浙江绍兴的王女士购买了翠湖隐秀府的房子,此前,该小区由于开发商之间存在矛盾,造成停工。目前虽然已经复工,但是施工现场的工人数量仅几十人。对此,开发商称目前项目正常施工中,节点可控,公司会全力以赴保证如期保质保量交付。据当地相关部门反馈,该小区的开发商之间确实存在矛盾,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协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开发商之间内讧导致项目停工甚至烂尾的案例并不罕见。通常情况下,楼房烂尾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一是资金问题;二是违规建设;三是股东打架;四是开发商的烂尾成本低。

因此,从目前看来,王女士所购买的楼盘是由于股东打架导致的停工。但是仍需要确认开发商的资金是否存在问题,开发商是否存在转移预售资金的行为。对照可能导致楼房烂尾的原因,购房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查或者准备维权:

一、核实买房时的首付款是否打进了监管账户。购房人需要核实买房支付的首付款是否打进了该项目的资金监管账户内。按照相关规定,开发商收取期房的房款必须使用监管账户。在大部分城市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范本里,一般都有监管账户的相关约定,如果和合同内没有约定购房人可以直接去住建部门查询。

二、核实银行是否将贷款放进监管账户。购房人可以通过查看按揭贷款合同,贷款合同通常会明确约定开发商的收款账户,如果开发商的收款账户不是监管账户,那么则需要小心了,银行通常不会将剩余的房款打进监管账户。实际操作中,即使合同中的收款账户为监管账户,银行在放贷时可能也不会将房款打进监管账户,保险起见,购房人需要到贷款银行去核实。一般而言,银行会在放贷后给一个放贷记录证明,或者其他的书面材料。这个材料上会体现开发商的收款账户。如果材料上找不到,购房人们也可以直接找银行核实。

三、核实银行是否在主体封顶后放贷。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于住宅,只有在房屋所在楼栋的主体封顶后才可以放贷,否则属于违规放贷。如果不知道放贷是在什么时间,通过第一次还贷时间来倒推。

四、盯紧监管账户内的预售资金。购房人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查询自己银行流水等方式查清楚该项目的预售房款监管情况,查看监管账户上是否还有预售资金。如果发现监管账户上的资金存在异常,购房人们可以向住建部门提起相关的挪用预售房款资金查处申请,要求其对开发商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职责,购房人们可以提起相应的行政诉讼,促进其履行职责,进而给开发商施加压力,促进复工。

五、核查开发商是否已经被执行。购房人们可以去中国执行信息网输入开发商的全称,看一下它是否有被执行的记录,是否已经被列入了失信名单。

六、积极协商,促使相关部门保交楼。保交楼政策下,购房人可以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促使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协商、监管作用,推动开发商复工复产,从而保质保量按时交房。

七、提起相关违法查处。购房人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公开,进一步挖掘开发商的违法违规点,视情况提起相关的违法查处。对于开发商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庇开发商的后果有可能是房屋无法通过规划验收,从而无法交房。即使交了房,也会由于没有通过规划验收,而无法办理房产证。

如果楼房烂尾,那么受害的购房人肯定不止一个,因此,购房人在此过程中可以团结同小区的购房人们,共同维权,毕竟人多力量大。但是在组织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具备强有力的组织。这个强有力的组织并不是指购房人一定要是高知人群、专业人士,而是整个维权的集体拥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架构,可以使诸位购房人团结一致的同时能够各司其职,能够确保战争的号角吹响时,大家是整齐、有力地向前冲。

其次,优秀的购房人代表至关重要。在此衡量优秀购房人的标准也不是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是,优秀的购房人代表要人品好有时间,有头脑,愿意为大家付出。而且购房人代表绝对不能只有一个两个,一定要有多个,并且人数是单数。

最后,一定要有保密机制和反搭便车机制。维权的时候,很多“聪明人”选择抱胸旁观,既不想付出,又怕承担风险,只等着坐享其成。但往往这类人的存在,会使整个维权走向失败。因此,在我们团队办理这类的案件的时候,在和购房人建立委托关系前,我们会提出一个要求:购房人必须先签署保密协议和议事规则。如果购房人不签署这两个文件,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不会接。

目前来看,该项目还未到交房日期,虽然存在烂尾的风险,但是还不能定义为烂尾楼。因此,需要购房人自查以上七项内容,如果以上七项内容中存在问题,则需要提防楼房烂尾。不要等到人去楼空再组织其他购房人维权,不要打没有准备的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